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直屬研究機構賽迪顧問發布的《中國光電產業地圖白皮書2011年》顯示,以平板顯示和LED產業為代表的中國光電產業已初步形成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四大區域集聚發展的總體產業空間格局,未來,中國光電產業空間演變將呈現“從沿海到內地梯度轉移”的趨勢。
形成四大區域和“一東一中”產業帶
LED產業主要聚集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區域。其中,環渤海地區已經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大連、濟南等城市為核心的光電產業聚集區,這一區域擁有國內的科研環境,為產業的發展和升級提供了智力保障。
長三角地區目前擁有全國zui大的光電產業集群,在研發、制造、應用等各個產業鏈環節都走在*列。全國zui大的液晶模組產業基地分布在蘇州、上海、南京等地。在LED領域,長三角是中國較早發展LED的區域之一,擁有上海、揚州兩個*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
珠三角地區是國內重要的電子整機生產基地,特別是在LED領域,珠三角是全國zui大的LED封裝基地,目前,廣東LED封裝產量約占全國的70%,約占*的50%,產業規模全國。
同時,中西部地區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南昌、合肥、武漢、成都等產業基礎好、發展較快的城市具備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地區電子信息制造產業轉移的天然優勢,光電產業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
機構分析認為,光電產業在國內的空間轉移持續加快,目前基本形成了“一東一中”兩帶的產業布局,即西起成都、東至合肥的光電產業“中部產業帶”,北起大連、南至珠海的光電產業“東部產業帶”。
“集聚”模式打造光電產業集群
在中國光電產業布局中,長三角、珠三角無疑是兩個重要的產業聚集區。剖析兩個地區的產業模式,集聚式、集群式發展無疑是打造兩大產業聚集區的“法寶”。
其中,長三角地區目前擁有全國zui大的光電產業集群,在研發、制造、應用等各個產業鏈環節都走在全國的前列。長三角地區擁有全國zui大的液晶模組產業基地。
為了打造完整的光電產業鏈,江蘇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上下游產業廠商進駐,隨著大批光電產業核心項目的實施和光電的進駐,江蘇將形成大規模的光電產業集群。
在廣東省東南部珠三角地區,廣東省通過積極布局光電產業上游產業鏈,并憑借在下游電子制造業的優勢,進一步提升了產業競爭力,國內重要的電子整機生產基地已經形成。目前,廣東省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廣州、佛山、深圳、汕尾、東莞等城市為主的OLED產業基地,以東莞、深圳、惠州、江門等城市為主的LED產業基地。特別是在LED領域,珠三角是全國zui大的LED封裝基地。
將呈現從沿海到內地梯度轉移趨勢
中國光電產業空間演變趨勢將出現以下特點。*,持續承接*地區的光電產業轉移。產業持續向低成本、更接近需求的地區轉移,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持續路徑。隨著對國外光電產業的承接,中國的光電產業規模將會不斷增大,產業結構也會得到不斷優化。
第二,呈現“從沿海到內地梯度轉移”的演變趨勢。光電產業對資金、政策、土地、電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國內光電產業資源的再分配促使企業對光電產業的投資正逐步呈現“從沿海到內地轉移”的態勢。隨著這種輻射效應的不斷拓展,光電產業的布局也將會呈現出梯度發展的態勢。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產業配套環境較好的內地城市,將zui先承接到光電產業的轉移,隨著這些城市對周邊的產業輻射力持續增強,區域的產業配套環境不斷優化,將會進一步推動光電產業在內地的布局。
第三,地方政府的意志將成為產業匯聚的推動力之一。對于我國光電產業的發展,地方政府在政策、資金、土地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正是因為地方政府發展光電產業的強烈意志,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產業的集聚。政府在光電產業發展過程當中所承擔的推動作用是由光電產業本身高技術、高投資的特征決定的,特別是對于產業的發展初期,政府所承擔的作用就更加明顯。
第四,不同區域的產業發展將逐步呈現差異化。在產業聚集的過程當中,不同區域間的產業將逐漸形成一定的差異化,不同區域的產業發展重點將會有所側重。隨著國家對產業統籌規劃的重視,未來光電產業的布局也將更科學、規范、合理。